湖北日报讯 (记者韩晓玲、实习生华子博、通讯员张全友、田业胜)“客观地说,当前的学术评价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优质稿源的供求配置。”27日,在武汉大学举行的经济学学科建设与学术期刊发展论坛上,该校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陈继勇提出,无论如何,经济学学术期刊在中国经济与经济学范式转型过程中都应坚守社会责任和学术责任。
该学院主办的《经济评论》30年前只是一本内部刊物,现在已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优秀经济期刊。陈继勇坦言,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制定的职称评定条件、招聘条件以及科研奖励措施等,并不利于《经济评论》作为一个区域性大学主办的学术刊物获得优质稿源。但他列举了这本期刊的两组数据:武大作者刊文比例一直递减,由20世纪90年代的40%左右,递减到如今的15%左右;对中国经济问题的本土化应用性研究,2005年之前一直在45%上下波动,2007年以后明显上升,今年接近70%。
陈继勇说,学术期刊的生命来自于学术品位和学术责任。经济学术期刊应在时代大背景下,甄别发表对现实经济问题有透彻分析的优秀论文,坚定地担当起社会责任。
请进入“东湖社区”发表评论
p湖北日报讯(记者韩晓玲、实习生华子博、通讯员张全友、田业胜)“客观地说,当前的学术评价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优质稿源的供求配置。”27日,在武汉大学举行的经济学学科建...